遵义农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04 11:59:44 来源:遵义市政府办公室

  除了每年的茶博会、辣博会在遵义召开外,今年以来,全省茶产业大会、辣椒产业大会、生猪产业大会、牛羊产业大会、家禽产业大会、生态渔业大会,以及产权制度改革会、坝区交流会等相继在遵义召开。

  “不同寻常的2020年,不同寻常的突围攻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家文认为,一系列全省农业系统的重要会议在遵召开,既是省委、省政府对遵义的关心支持和鼓励鞭策,又是对遵义农业相关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遵义持续创新创造性推动农业发展的全面检阅,为全面打赢全年目标收官战、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小康收官战、“十三五”发展收官战,推动遵义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就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哿ν?摹⒎芰ζ床??裘芪?啤八男乱桓摺鄙钊胪平?┐宀?蹈锩??涌觳蛊肱┮蹬┐寤?∩枋┒贪澹?忧颗┎?返鞫龋?U吓┎?饭└?畚龋?帕ν怀雠┮怠把共帐?弊饔茫?贫??信┮蹬┐寰?迷诵形戎杏薪?⑽戎邢蚝谩>菹ぃ?褚迨信┐寰用袢司?芍?涫杖胍盐涣腥?〉谝环秸蟆?/p>

农民增收:群众腰包鼓起来

  如果说GDP与人均GDP可以衡量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那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代表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我今年种了6亩地的高粱,交了4000斤,前期种子化肥农药都是村里发的,今天得了18400元,都是纯收入,现在我们老两口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提到现在的生活,仁怀市高大坪镇平匀村村民郭文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郭文强以前是贫困户,通过种植高粱脱了贫,日子越过越红火。在高大坪镇平匀村村委会高粱临时收购现场,已完成交粱的几个农民正兴高采烈地算着收益账,看谁家高粱好,比谁家挣得多,现场十分热闹。其实,老百姓心里早有一本明白账,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长期坚持不懈发展产业的干劲。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牢记嘱托、担责尽职,越是面对重重困难,越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汛期灾害、重大病虫害等重大风险挑战,出台春耕“十条举措”,有力推进复工复产,扎实开展汛期技术帮扶,加快推进生猪恢复生产,强力推进坝区建设,稳步推进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建设。

  全市主导产业逆势上扬,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生猪供应有保障、价格持续下降,“菜篮子”产品丰富充足,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向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农业增效:多措并举生“真金”

  盯坝长、抓坝区、成坝业——遵义率先在全省提出“坝长制”,不仅从“星星点点”向“遍地开花”转变,而且还从遵义走向了全省,成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狠抓主导产业、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

  今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落实“五个三”要求,对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四新一高”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优结构,发展模式更高效。领导领衔、高位推动八大农业重点产业,今年调减低效作物65.2万亩,全部替代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全市茶产业投产面积达180万亩,种植辣椒212万亩、酒用高粱132万亩、花椒99万亩、竹子356万亩,预计到12月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82万亩、蔬菜250万亩、食用菌2.55亿棒,种植业总面积较2019年提升10%以上,畜牧渔业总产值突破225亿元。八大重点农业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进一步提升。茶叶、辣椒种植面积分别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第二,中药材、红粱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位,蔬菜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二位,生态畜牧渔业居全省第一方阵。主导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兴科技,种养技术更科学。全市围绕“四新一高”的发展思路,出台了《遵义市与时俱进落实“四新一高”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最终实现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全市扎实推进“321工程”优良组合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智慧农业等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不断更新,产业效益不断提升。通过“321工程”优良组合种植模式,全市241个坝区有88个成为通过省级认定的样板、达标坝区,位列全省第一。围绕“换种工程”推进辣椒良种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该市紧盯农业重点时节和汛期,组织技术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市农业农村局组建15支技术组,市县两级共计组建166支队伍、10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开展技术服务,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万余人次,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强龙头,组织方式更多元。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千方百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和产销对接,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抓龙头强带动注能量。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755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以上174家),完成销售收入756.83亿元,利益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883个,带动农户60.81万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016个,100%的贫困村都建立了农民合作社;全市参加农民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4.13万户,全市贫困户入社户率达100%。累计签约农业招商引资项目36个,签约总金额44.6亿元,茶叶、辣椒产品通过遵义综合保税区出口中东、俄罗斯等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市新引进了一批生猪大型企业,全市各县(市、区)实现了“县县有龙头”目标,各企业在遵总投资约100亿元、签约产能550万头,为生猪恢复生产注入动力。

抓改革,利益联结更紧密。出台了《融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意见》,打出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为主体的农业农村系列改革“组合拳”,不断激活各类资源要素,释放发展新动能,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贵州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该市召开,汇川区作为贵州唯一进入全国先进的典型在全国推广。全市1848个村(居)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和股份量化,100%组建成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予登记注册,探索出台的《遵义市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指导意见》得到省级肯定,农村“三变”改革村级全覆盖,土地流转规模突破400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继续巩固和深化,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增添了活力。

  实干是最好的语言,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农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3%、5.5%、5.9%。对GDP贡献率分别为24.3%、28.8%、29.8%。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持续提速,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29元,排全省第二,增速8.3%,排全省第三,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国。

上一篇:高质量发展看遵义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遵义 农业 全市 农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