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十三五”发展掠影

绥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风华镇虹桥社区 任然 摄
秋末冬初,行走诗乡大地,一派春华秋实景象。
登高望远,城市路网如织、高楼林立,充满都市气息;走进工业园区,流水线生产忙碌而有序;置身坝区,产业工人正在栽种又一季绿色蔬菜;走向乡村,公路依山傍水,干净整洁,村庄静谧而温馨……
诗画绥阳,志在远方。五年来,绥阳城乡大地,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1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登上天台山,绥阳县城全貌一览无遗。经过5年的发展,这里已蜕变成了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小都市。
“县城区建成面积扩容至2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14万人增至2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5.01%增至53%,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1亿元……”谈及县城5年来的发展变化,绥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长江如数家珍。
“十三五”期间,绥阳县新城区先后建成诗乡映象、碧桂园、璐源城市广场、天瑞祥和、南鸿中央城一期、鑫港国际、郁香郡、红海清华苑、林达阳光城、龙泉壹号等住宅小区。截至今年6月,该县“十三五”期间销售商品房294.5万平方米。在与之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新城区冉?路、冉璞路、春晖路、红旗西路、幸福大道延长路、诗乡大道东延段等“三纵三横”路网基本形成。同时还建成绥阳第一座人行过街天桥,以及金月湾、绥中环岛等公共停车场;建设洛江九曲、雅泉湿地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完成洋川河综合治理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新城区建设快速发展,老城区改造同步推进。对于绥阳县洋川街道红五社区乐天二小区的居民而言,现如今,小区的变化处处可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等老旧小区常见的困局已经破解,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舒适和幸福。
“简直大变样了,小区环境干净整洁不说,还规范了停车位,车辆有序停放,邻里关系也和谐多了!”说起小区的变化,居民吴胜美喜笑颜开。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小区还自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居民主动参与到治安巡防、绿化环保、文明行为倡导等行动中。
在棚户区改造方面,该县“十三五”期间共投入建设资金68.15亿元,完成22717户改造任务,改造住房面积193.78万平方米。
乡镇发展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十三五”期间,绥阳县严格按照“1+2+4”举措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全面完成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建筑风貌整治、河道治理、景观提升工程。
与此同时,该县持续推进住房保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87户,发放危改补助资金1.8亿元;完成“三改”5098户,发放改造资金0.3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0397套,投入建设资金7.27亿元。并完成9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划定“三生”空间,强化环境整治和村庄风貌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位于绥阳县风华镇的聚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棚基地 任然 摄
2
交通建设拓新路
从绥阳县城出发,沿着8.5米宽的S101省道,穿过小峰坎隧道后,就能达到双门峡、万佛洞、观音岩、宽阔水等景区。沿线农户种植的辣椒、蔬菜,养殖的冷水鱼、中华鲟等水产可沿着这条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市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让沿线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更为当地的旅游业及农业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十三五”期间,绥阳县共实施交通公路里程2263.6公里,总投资12.4亿元。组织实施县乡道、通村、通组公路为重点的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全力打造内外畅通、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目前,绥阳县由村组到乡镇、乡镇到县城、县城到市区、县城上高速均不超过一个小时,4个“一小时交通圈”路网结构得到有效完善,已实现行政村100%硬化、通客,自然村100%硬化,30户以上村民组全部完成修建“组组通”公路的目标。
围绕“内通外联”的发展战略,绥阳县已初步形成以务遵高速公路、道安高速公路、重遵高速公路复线(在建)、桐新高速公路(在建)为主通道,G352、G243、S101、S303、S304等为骨架的公路运输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到2749.986公里,其中通组公路里程达1086公里。
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展现了绥阳县“十三五”期间交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2016年,道安高速建成通车,绥阳县辖区内通车里程13公里;2017年,启动重遵高速G75复线项目建设,县内里程17.5公里,计划于2021年建成通车;2019年,务遵高速(绥阳至正安段)建成通车,绥阳县境内通车里程47公里;2019年,启动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建设,县内里程43.5公里,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截至目前,绥阳县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2公里。
公路+产业、公路+旅游、公路+风景,在绥阳县,路变宽了,也变美了。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连通城乡,缩短了时空距离,也串起了沿线产业资源,打通了经济循环的脉络。一条条公路,成了一条条希望路、致富路、幸福路,带着绥阳人民通向更美好的生活。

绥阳经开区的辣椒烘干线项目,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3
产业强百姓富
在绥阳县风华镇聚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棚基地内,茼蒿菜、菠菜、小白菜、四季豆等蔬菜长势良好,在这里,300多亩的大棚采取一年三季轮作的方式循环种植,为遵义市区29家超市及农贸市场提供新鲜的蔬菜。
“除了种植蔬菜,我们还有中药材、水产养殖等,通过一年多季的种植方式,每亩大棚每年的产值能达到4万元以上。”该公司总经理张军介绍。
“十三五”以来,绥阳县按照“坝区抓高效、山区抓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和“一县一业多特”工程,全面补齐农业农村工作短板,抓好保供给、保增收、促小康,突出产业集群,纵深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了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
辣椒是绥阳县的主导产业,2020年,绥阳县种植辣椒面积28.36万亩,比2015年增加了4.56万亩,增长19.12%;辣椒总产量37万吨,折合干辣椒7万多吨,比2015年干辣椒总产量增加了4万吨,增长一倍多;2020年全县辣椒产业总产值达12.6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6.84亿元。5年来,共培育职业椒农6852户,建成郑场、黄杨、旺草、风华、蒲场、枧坝等一批辣椒规模化种植基地,绥阳子弹头和黄杨小米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开发了“巧姐”“乡里香”“辣哈哈”“实心人”“黔味源”等辣椒产品,热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韩国、南非、老挝、美国等。
金银花是绥阳县的特色产业,到2020年,绥阳县金银花种植面积为13万亩,比2015年增长1.5万亩;产金银花干花约1500吨,总产值2.1亿元,开发出金银花花茶、叶茶、红茶、绿茶,金银花日化用品,绿原酸提取物等产品,注册商标8个,获得专利证书60余项。2019年,绥阳县国家金银花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并制定颁发了《金银花育苗技术规程》《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等9项生产技术标准。
绥阳县有重点坝区18个,坝区总面积达73560亩。2019年,绥阳推行坝长制,47个副县级以上领导担任坝长,对坝区产业结构实行专门调度。今年上半年,坝区主导产业有辣椒、稻+、蔬菜等,下半年主导产业以蔬菜和食用菌为主,预计坝区土地年平均产值将达到每亩1.81万元。
“十三五”期间,通过内培外引,绥阳县大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9家,县级龙头企业31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485个,完成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6.5亿元,比2015年的9.65亿元增长了174.61%。

S101省道绥阳县枧坝镇黄余江段 任然 摄
4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以来,绥阳县始终把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气神,实现了12410户44174名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在绥阳县风华镇金子大坝的“供港澳蔬菜基地”里,每天都有1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基地务工。
“最近在栽种菜苔,每天早上有公交车到家门口来接我们到基地上班,下班了也有公交车送,一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我们很满意。”绥阳县风华镇虹桥社区搬迁群众李志丽说。
“十三五”以来,绥阳县紧盯产业扶贫抓好脱贫攻坚,以辣椒、蔬菜、金银花等主导产业为引领,辣椒种植面积达2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左右,中药材(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6.92万亩,水稻种植21.4万亩,在诗乡大地上奏响了一曲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绥阳县建立了县级领导脱贫攻坚包保责任体系,组建了46个驻村工作组进驻贫困村,动真碰硬强化责任,围绕水、电、路、房、教育、医疗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2016年以来,绥阳县累计投入资金1.004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85个,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3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97.338公里,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累计投入学生资助资金2.2亿元,资助困难学生24.7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984户。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以来,绥阳县易地扶贫搬迁2058户8984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3户6154人。聚焦“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绥阳县系统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上一篇:遵义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91次主任会议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