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许发安:林下养鸡让我摘穷帽

发布时间:2020-12-02 09:58:43 来源:黔东南日报

  我叫许发安,是台江县排羊乡排羊村村民,今年29岁,家庭人口5人,母亲患长期慢性病,一家人拥挤在占地面积40平方米、居住面积40平方米的一层楼腐朽木房子里,是2014年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年底脱贫的贫困户。我2011年到广东省东莞市打工,2014年春节回家过年开始谋划自己创业。

  2014年年初,没有经验的我在决定兴建养鸡场前,不顾路途遥远,四处考察学习,积极报名参加养殖培训班。在遇到难题时,便跑到乡畜牧兽医站请教,甚至跑到县畜牧兽医站请教,还经常跑到养鸡场“取经”。

  大家都说:“林下养鸡好,赚钱又环保”。我认为时机成熟了,2014年3月,在自己家的林地里办起了林下养鸡场;2014年4月中旬,引进“小香鸡”本地土鸡苗开始饲养,年存栏600羽,年出栏450羽,饲养周期8个月。平时散养在林下,进食时间用音乐召唤。以玉米糁和稻谷为“主食”,搭配蚯蚓、黄粉虫;以林下野虫、野草为“副食”,生长在原生态环境里,真正做到“纯绿色”养殖。专喂玉米糁和稻谷的山鸡,品质和口感都极佳,在本县各地及凯里市场销售供不应求,使初次尝到甜头的我激动万分。可是,好景不长。在扩大养殖规模后,由于经验不足,“鸡鸭混养”模式给我带来了重挫,饲养的山鸡和本地鸭全部死亡。

  2014年9月,我向银行贷款了4万元继续购买“小香鸡”本地种鸡及土鸡苗饲养;2017年7月,我再向银行申请了扶贫项目贷款10万元扩大规模及设备。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饲养技术的学习和创新。经过多次积极邀请县、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实行了科学饲养。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根据山鸡粪便诊断病情的防疫方法,及时对鸡群进行病害防治,保证了鸡的出笼率和鸡苗的正常生长。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通过改进饲料配方,逐渐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量,达到了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土鸡蛋销售一路走俏;同时通过科学饲养,减少了鸡病的传播,养殖的山鸡成活率都在95%以上。2018年以来,销售收入达40余万元,利润20余万元,不仅14万元的贷款已全部还清,而且还修建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居住面积240平方米的两层楼崭新木房子,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 邰胜志 整理 )

相关热词搜索: 林下 山鸡 养鸡场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