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五项措施”织密扎牢民政兜底保障网
黔南州民政部门坚持“五项措施”,强化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坚持体系化全方位救助,筑牢“两不愁”底线。健全特殊群体救助关爱体系。完善工作数据台账体系,指导县(市)全力建好“两本台账”。健全“救急难”制度体系,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从1000元提高到1500元。健全先行救助制度,建立后续保障工作体系,提出黔南州兜底保障“十三条”举措。
坚持分类分层动态监测,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紧盯六类对象动态监测,确保救助及时有效,对全州12县市共13类对象开展大排查,防止“工作落实差一点”。按要求将特困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将边缘家庭中重残、重病的人员纳入低保保障。对低保家庭中的重残、重病等10类对象发放分类施保金。落实贫困家庭支出扣减、低保对象渐退、搬迁困难移民低保待遇接续等政策。对低保人员就业创业过渡期,根据收入情况给予3至12个月的救助缓退期。
坚持提升保障服务能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做好低保待遇衔接,对已经落户或办理居住证、“易地扶贫搬迁市民证”的搬迁困难群众,依规将其原来的农村低保转安置地城市低保。对确已搬迁的困难移民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500元/人。截至目前,全州共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移民19.58万人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87亿元。
坚持高站位安排部署,筑牢风险防范底线。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兜底防线。将民政兜底保障入户排查和核验评估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部署、统一调度、统一督查。抓好“六类对象”风险防范,加强追责问责,坚决纠正兜底保障所有问题。
坚持宣传培训同步推进,提高群众满意度与认同感。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制定《救助应知应会》《社会救助明白卡》及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手册,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政策普惠,引导全民参与救助工作。做好信访处理工作,确保信访问题有效解决。(记者韩延洁)
上一篇:黔南州:?守住“两条底线” 厚植绿色本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