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街道产景城互动融合成就美丽搬迁小镇

发布时间:2020-12-23 16:42:17 来源:黔西南日报

  登上茶源街道最高处俯瞰,万亩茶山,云雾缭绕。

  冬季来到茶源,常能见到这样的奇景——山顶积雪皑皑,山下茶园新绿。尤其是临近春节,普安的早春茶开采,晴朗日子里,沐着和煦暖阳,当地布依族群众三五成群进园采茶,愉快劳作,欢歌笑语。

  低纬度、中海拔、多雨雾、寡日照兼具。茶源街道的早春茶在国内业界和省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春茶采摘上市时间最早可到立春前后,比国内其它茶产区平均早出15—20天时间,有着“黔茶第一春”美誉。

  2019年8月16日,经省政府批复,普安县正式成立茶源街道,下辖4社区2村,从各乡镇(街道)迁入搬迁人口2816户13664人,加上原住居民,总人口5375户24722人。当地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机遇,立足原有茶产业基础、茶文化底蕴,逐渐走出有产业支撑、特色内涵的美丽搬迁小镇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融合之路。

  在茶源,一片小小的茶叶,既是家园,又是美景,还是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产城融合、茶旅融合,打造生活宜居小镇——

  在布依茶源小镇,紧靠万亩茶园,依山而建,修建了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斗弹达吟广场,世界茶源谷广场等群众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安置区内有幼儿园、九年制民族实验学校,周边有联盟小学、细寨学校、细寨幼儿园、江西坡中学等,可容纳8000人就读。安置区内有晴兴高速、沪昆高速穿境而过,县城至东城区旅游快速通道正在动工建设,出行交通便利,生态良好、民族文化气息浓、业态配套齐全。

  按照“茶旅+”模式,普安县与福建正山堂成功签约,共同打造“正山堂·普安红”贵州红茶领军品牌。同时,当地合理布局规划,积极引进手袋厂、家具厂、鞋厂、玻璃厂、茶叶加工厂等企业入住,目前可为搬迁群众就近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按照劳务输出、产业带动、创业扶持、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基本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

党建引领,扎实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

  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当地深入贯彻落实省、州部署要求,纵深推进“五个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市民计划,打造和谐宜居美丽社区。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机构设置科学化。围绕健全组织构架,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工作机制,采取单独建、流动建、联合建等方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党组织阵地,成立了1个新市民党总支、3个党支部、3个居委会,建立完善党建引领、社会参与、优化服务“三位一体”共治共管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全过程,加快实现安置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配备医务人员9人。

  新建公办学校2所(幼儿园1所、九年制学校1所),实现新市民子女入学1502人。

  强化网格包保,推动治安防控立体化。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安置区域进行规范化管理。建成新居住区警务室1个,配备警务人员4人、辅警10人、警务助理10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个,落实选派法律顾问4人。

  强化群团服务,推动居民自治规范化。建立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3个,并引导成立了管理服务公司、绣娘合作社等社区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引领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同时创新服务载体,新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学校”等,保障儿童和老人权益。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建功队“三支队伍”,引导搬迁群众移风易俗,增强居民意识,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化。

相关热词搜索: 群众 普安县 街道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